李娟和同学一起,那女同学叫马志英,家在包家店黑梁湾,和李娟是同宿舍上下铺,学习成绩比李娟差点儿——一直视李娟为榜样。
这时候能考上高中的还是比较少的。四十年后城市里说法是一半到六成的初中生考上高中,剩下的去上职高。
这时候农村中学每个班能考上高中、中专或者师范的,估计不会超过五个。
所以能考上高中的,要么是非常勤奋,要么是很有天赋。
马志英属于天赋一般但非常勤奋。这种勤奋上初中还行,上到高中就有点吃力了,她便把目标瞄向李娟,也就是李娟干啥她干啥,主打一个模仿。
学李娟是因为李娟入校的时候在班里排名第十七,算中等,等一学期结束,成绩到了全班第二,窜起来有点快,她觉得是李娟的勤奋起的作用。
李娟是勤奋,但天赋更强,所以马志英虽然模仿,但效果不是很好。李娟劝过她,说每个人应该归纳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不过马志英在学习力方面有点欠缺,没搞出来。
倒是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好起来。
“明天你爷爷还过来接你吗?”马志英问道。
明天周六,下午最后一节没课,住校生可以提前回去。
“不知道,可能吧。”李娟回了一句,脑子里还在回忆着刚才背的英语单词。
初中开始学英语,学校的英语老师本身口音上有问题,学的也是哑巴英语,最多能把一些课文背熟。
但等到了高中才发现,县一中、二中的同学已经可以用英语介绍自己,并且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一下子就被打击到了。好在很快她就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小婶的妹妹从燕京寄过来的那些材料让她的知识面和解题能力在班上名列前茅。
至于英语,最开始的一些英语课,她有点羞于开口,或者站起来根本不知道说什么,但那股子想考到燕京去,不服输的韧劲儿,让李娟开始向班里同学请教,平时没事也会从“howareyou?”慢慢变成了“theweatherwasverywetandcold”。
成绩提高,自信自然就回来了,李娟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那……如果你爷爷来接你,你的自行车能不能……借我用一下?”马志英的声音变小了。
“可以啊。”李娟挺同情这个同学的。能考上高中本身就不容易,接下来还会有更严峻的考验。
马志英的家境不好,刚来的时候,她上学是父亲送过来的,然后她父亲走的时候会把自行车骑回去,周末她要回的话,要么步行,要么和同大队的其他同学一起——和别人共乘一骑。
那个是男同学,不知道是怕别人笑话他还是其他原因,总之是不情愿和马志英一起,李娟知道有好几次马志英都是步行走回去的。
秋天春天夏天还好些,冬天天晚,放学的时候天就已经快黑了,到黑梁湾十来公里路,等走到家,天已经黑得不行了。
所以今年开春,李青侠接顾博远到收购站,周末回去的时候会把李娟带上,李娟便好心把自行车借给马志英。
马志英也不是经常借,偶尔有急事需要回家了,她才会借,尽量不麻烦李娟。
借完自行车回来,马志英会给李娟带一些家里的吃的,可能是一罐头瓶子咸菜,也可能是她妈妈烤的饼子之类。
回到宿舍,简单洗漱后学生们就上了床。这时候也是有卧谈会的,只不过不像后世那么开放,说的大都是各班的趣事——本身住校的女生并不是很多,一个宿舍四到五张高低床,住八到十人,可能一个班都没这么多住校的。
李娟把被子理好——整个宿舍就她和另外一个女生的被子是有被套的。
被套在这个时候算是稀罕物。现在普遍用的被子,就是网套外面有两层,一层被面一层被里子。被里子是白布,被面子是缎子之类的彩色,通常都是大红大绿,龙凤或者牡丹图案。
这时候被子要脏了,拆洗起来就比较麻烦。李龙觉得麻烦,所以就干脆扯布,让大嫂用缝纫机缝出被套来。
对于普通老百姓家里,这玩意儿比较费布,但拆洗起来比较方便,虽然这时候不好买拉链,但侧面留一条缝就行了,不一定非要拉住。
至少一段时间洗被子,免去了拆洗完重新缝制的麻烦。
对于李家这样的家庭来说,多扯些布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
所以李娟住校的时候带这样的被子,一下子就被同学们给看上了,不过在知道要多套一层布之后,其他人便只是露出羡慕或者复杂的眼神,没再说什么。
唯有一个平原林场的女同学在一个星期后回去,再来的时候就带着和李娟一样的被子了。
她家里条件不错,对李娟的这个赞不绝口,学得也挺快。
李娟知道这个东西是小叔搞出来的,她其实对于李龙能经常搞出新奇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了,小叔还是发明家呢,搞这样的小东西,很正常啊。
卧谈会上慢慢就聊起了八卦,突然就有个女生说:
“李娟,我看二班的那个叫彭贵方的打听你呢,你们以前认识吗?”
“不认识。”李娟摇头。
这时候学校对早恋管的还挺严,学生也都以学业为重。虽然说无论是小说影视都已经有所接触,青春的憧憬还是有的,但能走到这一步,大多自制力都比较强,心思还都放在学习上。
女孩这时候一般会比男孩早熟一些,李娟也能感觉到一些落在自己身上的异样目光,她是就假装不知道。
小婶说的很清楚,她也觉得是对的。
要以去燕京为目标,到了大学可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优秀男孩,不要急于一时。
这时候社会风气光怪陆离,但在西北小县城还是相对保守一些,影响的学生基本上也不怎么敢谈恋爱。
当然只是大多数。
李娟只是回了一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她不知道对方这么问是随便说一句八卦还是替别人试探,不管如何,自己的态度都是一样的。
高中的时候人际关系已经不像初中那么单纯了,李娟很怀念初中时只管学习的无忧无虑,但回不去了。
快睡着的时候,她想着今年家里种棉花了,等到秋天棉花下来,说不定家里又打算给自己做一床新棉被了。
第二天放学后,李娟先去校门口看了一下,看到了爷爷的汽车后,便过去和李青侠说了一声,转回到车库,找库管大妈把自己的自行车取出来,交到了等在那里的马志英手里。
随后李娟便在一众学生羡慕的眼神中,坐进了汽车的后排,离开。
李强已经骑上自行车和同学一起往回走了。每次星期六放学,他都暗暗在比,看自己先到家还是爷爷先到家。
偏偏今天同学问题多得很,一会儿问李强家的大马力拖拉机,一会儿问李强家的汽车,一会儿还问李强家今年种的棉花怎么样。
两个人同队,李强拼命蹬着自行车,时不时的回一句,倒也不至于不耐烦。
最终李强先一步回到家里,像打了胜仗一样,匆匆忙忙把书包扔到床上,然后就到大门口等着,看爷爷带着姐姐什么时候回来。
这算是每个周末的例行活动了。
到六月中下旬,收购站这边的忙碌告一段落,队里的活却多了起来。
生产队的棉花头一回种,李家还好,其他各家经常出一些状况,勤快一点儿的只要发现一点儿异常就会跑李家去问。李龙要不在,李建国不懂的就会给他打电话,李龙要在,那自然更好。
而那些不怎么勤快的,像王三娃,虽然红蜘蛛上吃过一次亏,但后面依然是那个性子,总觉得自家地在最边上,不容易有问题——有问题也是先别人家。
所以几次虫灾——红蜘蛛过了不久,他们家地里就出现了成片的棉蚜虫,蜜虫子把一些棉花叶子啃得油亮油亮的,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快止不住了。
梁大成气得骂人,跟着王三娃家地挨着真是倒了大霉了,他家的棉花被感染了,只能再次打药,而且还听李龙的,弄了一些黄色的塑料粘上药吸引虫子。
种棉花比种其他作物要辛苦得多,因此有些人开始抱怨,开始后悔起来。毕竟这玩意儿目前结果没看到,但每次打药都要有投入,先期还要专门买播种机、打药机,还要中耕。
有钱的把机器都买了,没买的借别人用,人情欠了不少。
于是有些人便后悔着没种打瓜或其他作物。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咬着牙坚持吧。
李龙不知道这时候背后有不少人都在埋怨他非要整这个棉花。
人性如此。
五月端午的时候,李安国和陈兴邦两家都到队上来了。
两家都是美滋滋的给李龙一部分钱,回去的时候开着汽车回去的。
两台汽车,一台是拉达,一台是莫斯科人,都不算什么好车,但好歹也是汽车啊。
李龙也没多要,带手续的就是一万块钱,让他们先支付一部分,剩下的分批还就是了。
自家、大哥家里都开了车了,老爷子也有自己的汽车,二哥和姐姐家里没有,李龙自己感觉有点说不过去。
总的来说,性格里那点子“博爱”自上一世带过来的,还没消除完。
他只希望后面二哥和姐姐两家人能多过来看看老爹老娘。老爹老娘虽然嘴上不说,但儿孙们团聚过来的时候,他们是最开心的。
李龙还是好心,每次有人过来真心请教,他也会给对方说怎么应对。上一世种了那么多年棉花,经验还是有的。现在队上头一回种,碰到的基本上都是初级问题。
基本上不存在后面十几年,有些虫子怎么打都打不下去那种情况。
所以问题都挺好解决。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热书记”的名号又回来了,只是现在这种称呼是褒义的,大家是真的称赞他。姜至瑜听说了之后,还专门过来采访了一下,写了篇小稿子,名字就叫“我们队上的‘热书记’”,上了州日报。
不过也有好处。时不时的就有人往李家送东西,比如活蹦乱跳的鲫鱼,新鲜的韭菜,一筐鸡蛋等等。
最开心的要数杜春芳,自家小儿子这么受欢迎,她觉得脸上是真有光。
李龙自己倒是不觉得有啥。那些不来问的倒霉了,主动过来请教的,他觉得有义务给人家讲,毕竟那些人是听了自己的,或者跟风跟着自己种的棉花。
好在除了个别的,其他问题都不算大。
打药机是真的经受住了考验。因为打药比较多,导致六月份又有两家托李龙去石城买了打药机,而杜厂长那边也打来电话说,五六月份打药机销售数量直接奔千台去了。
虽然比不上收割机和清雪机,但这玩意儿才出来,棉花大热的时候还没到,说明好事在后面!
李龙自然也高兴,这些机子卖得越多,他这边到手的分红也越多。不过杜厂长说的另外一件事情也让李龙有些意外。
“因为这两年干得不错,所以市领导找我谈话,想把我调到一个局里任副局长……”杜厂长的话让李龙脸一黑,不会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他和厂子里签了合同,但他认杜厂长这个人。
如果老杜走了,新来的领导,能不能认他和厂子里签的合同,还真不好说!
“去哪个局?”李龙问道。
“工业局,虽然是副局长,但给正科待遇。”
“你那么大的厂子的厂长,什么级别?”李龙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懂。
“副科啊。”杜厂长以前是非常在意这一级的提升的,但农机厂和李龙合作之后,发展蒸蒸日上,他慢慢也不很在意了。
在意的时候没有,不在意的时候却给了。
但李龙能听得出来,老杜也不想离开厂子。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你任副局长,兼这个厂长?”李龙感觉后世好像有过这样的情况,只是现在好像少见。
“能这样?”杜厂长没听过,他一直想着两者不可兼得,得一必先舍一,没想到李龙这么一说,他觉得也可以和领导谈一谈的。
干了这么多年功劳苦劳都有,总不至于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都没有吧?
去谈!
李龙不清楚,他这只蝴蝶已经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了。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羁中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