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都市小说>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鱼得水的老顾
  新源六大队。

  坎苏沟附近,顾博远在一户人家门口检查着一袋贝母的成色。

  “贝母不错,挺新鲜的,就是你也洗一下子嘛。”顾博远看完,有些无奈的说道,“我这是第三次在你这里收贝母了吧?我也给你说过,贝母洗的越干净,越干燥,越值钱。

  你能在山里跑,能挖这么多贝母,咋就不知道洗一下呢?”

  “嘿嘿嘿。”贝母的主人名叫何万兵,就只是嘿嘿的笑。

  他身上的衣服打着好几块补丁,头发也很久没理了,胡子拉茬的,虽然不到四十岁,但人看起来比老顾还显老一些。

  院子没门,一件像样的农具都没有,一个四岁多,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在院子里抓石子。

  孩子身上的衣服也同样非常破旧,他们时不时的看一眼外面正在交易的几个人,眼睛里满是好奇,却又不敢出来看。

  土坯房有两间,里面隐隐能听到孩子在哭闹。

  “行了行了,知道你家困难,也就不说你了。来,咱们过一下秤,这贝母个头还不错,给你算十块钱一公斤。”

  贝母的价格涨了,顾博远到门口收的时候,会适当的调整价格。这个叫何万兵的是顾博远头一回过来收贝母的时候认识的。那时候他在这边转的时候是听说坎苏沟里有贝母,只是不知道附近有没有人挖。

  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那拉提,不过这时候还是穷乡僻壤,没经开发。

  顾博远是一家家问的。到何万兵家里其实不怎么抱希望,因为这村子里一共就两家人会挖贝母,其他人大都是少民,连贝母是啥都不知道。

  这个何万兵是唯一追出来主动说他会挖贝母的,说只要给他一天时间,明天就能有东西出来。

  顾博远相信了他,第二天转其他乡的时候往这边拐了一下,何万兵还真给他拿出了几公斤贝母,一看就是新鲜挖的。

  所以也就认识了。

  今天这是第三回,顾博远的意思是这一回买完他就不来了。偶尔下来一趟,帮着收购站打打广告就行,天天下来可不行,那就变成游商了。

  收购站那边每天都能稳定收到贝母,不过顾博远还是想着多跑跑。

  虽然电视上打了广告,但他发现,伊犁的许多山区村庄里,整个村子可能都没一台电视。

  整体的经济水平不说比四队,就是比玛县都差不少。

  就比如何万兵家里,他有挖贝母的手艺,这边靠近山边,没护林员管,按说应该很容易赚到钱的。

  但他们家说家徒四壁真就一点没夸张。上一次顾博远过来收贝母,想着到他家里休息一下,结果门一开,里面连个凳子都没有。

  娃娃倒是不少——从十几岁到不到一岁的,五个!

  然后从何万兵嘴里就知道了,家里但凡有的,都罚没了。

  活该吧。管不住下半身,有啥办法呢?

  四队也有超生的,但人家认罚,都是交钱......好吧,这其中好像有李龙的一些功劳。至少从李龙开始在供销社里接活,四队人家的活钱似乎就多了起来。

  老顾曾经以为玛县或者四队周围,就是北疆农村的缩影了。

  但到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他了解的太少了——别说伊犁这边整体和玛县的情况不一样,哪怕就新源的几个大队具体情况都不一样。

  越靠近山区,贫困程度越发严重。有些村子是真的通不上电,还有些人家里的情况还不如玛县牧业队的留守点。

  甚至于他其实完全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来收东西,就比如何万兵的贝母,就算一块钱一公斤新鲜的,何万兵也愿意卖。

  他实在是太穷了。

  不过顾博远还是按行价付了钱。跟着他的退伍兵牛大伟把贝母倒进了自己带来的袋子里,把打着补丁的袋子还给何万兵,然后让顾博远上车。

  这个村子里有凶狗,先前来的时候就追着车子跑,这时候他担心如果自己先上车,要是狗突然跑出来把顾博远咬了,那他这工资岂不是白拿了?

  顾博远上车后,牛大伟上了副驾驶,驾驶员丁海洋问了一句:“老板,走吗?”

  “走吧。”顾博远看着车外正数钱的何万兵一眼,说道:“去五大队吧,我记得那边还有两家约好的。”

  车子启动,开出去二三十米的时候何万兵才数清钱数,想起来对着车子招了招手,提着袋子转身进了院子。

  “你说家里都成这样了,还生啥啊?娃娃都吃不饱,遭罪吗?”牛大伟有些不解的抱怨了一句。

  “这个......咋说呢,有些人是真觉得给口吃的就行了。”顾博远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这时候的确应该先想着怎么把生活过好,何万兵这样的人也有这样的愿望,但这时候的国情如此。

  贝母季即将过去,但收购站想要长期开下去,顾博远知道不能只靠着贝母和皮子这两项。他和李龙一起聊过,贝母会慢慢被禁,皮子也是一样。

  所以收购站想要长久开下去,必须得寻求更多稳定货源。

  伊犁这边,除了伊宁算相对繁华一些,其他县市发展都不如玛县,更别提乡镇和村庄了。

  但因为人口少,环境很好,所以其实物产算是非常丰富的。县城、市镇周边还好,乡村,特别是山区的地方情况和玛县八十年代初差不多,许多人压根不知道山里的鹿角、狍鹿子角还能卖钱。

  所以机会是很多的,但想要宣传,就得经常跑。

  第一步当游商,这也是顾博远的发展策略之一,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东西值钱,而且值不少钱。不然如果顾博远不下乡去收,这些人都懒得拿到市里去卖。

  至于二道贩子,许多贩子大多只往皮毛肉黑市上去跑,难得到更接近山区的村子里去。

  顾博远就像一个勤勤恳恳的地推员一样,一点点去啃下这个市场来。

  至于代价,就是又黑了不少,而且吃住都有点随意。

  丁海洋和牛大伟都是步兵七师(不是兵团农七师,这个步兵七师后来改成了武警)出来的,要说吃苦耐劳那是没得说,他们跟着顾博远到处跑,也挺佩服这个老板的。

  “行了,看来今天中午又找不到饭馆子了,只能啃馕了。”去了另外一家约好的人家里收了一张有点残的猞猁皮子后,顾博远看看天色,对两个人说道。

  “啃馕也没啥,有红豆腐呢。”两个退伍兵是一点也不挑,人家老板都啃馕呢,自己跟着就是了。

  再说这个时候啃馕真不算啥差待遇。

  等回到伊宁天已经差不多黑了。

  丁海洋去收拾车子,牛大伟则去库房把今天收来的东西交了。每收一笔东西顾博远这里都有登记,交往库房也要登记,制度是健全的。

  收购站这边不光有一台嘎斯车,还有一台进口二手卡车,这是顾博远找刘高楼买的。他要去各县运东西,没有货车是不行的。

  收购站已经关了门,不过今天负责收货的人还在,这人叫朱万江,原来是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后来生产队变村,有人顶了他的班,他就出来打工,让顾博远给发掘来了。

  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为人比较踏实,便提了当了副掌柜,帮着自己收货。

  朱万江一直在等顾博远回来,这时候看顾博远进来,便把今天收购东西的登记本拿出来,包括剩余的钱款,一一对账。

  顾博远一一看着每笔入手的东西,最后看总账。

  这一天收了贝母共七百多公斤,其中干货两百多公斤,半干货一百多公斤,剩下的是新鲜贝母。

  皮子收的少一些,一共二十七张,都是普通的马鹿皮、狍鹿子皮,有一张狼皮。二十七张皮子里有七张全皮,剩下的是残皮。

  剩下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看登记的很详细,而且这个朱万江的字写的非常漂亮,不愧是在生产队里做了会计的,账本看着也很干净。

  “行了,辛苦了,赶紧休息去吧。”顾博远把本子和剩下的钱收了,说道:“明天我就不出去了,你给我打下手就行。”

  打下手就只需要记账,这一点朱万江是比较喜欢的,他嗯了一声,便起身离开。

  在这里干工资高,待遇好,他没其他想法,认真干就是了。

  等朱万江离开后,顾博远锁好本子和钱,关了灯也离开了。

  院子挺大,也挺热闹。远远能听到牛大伟在和同宿舍的人说着今天碰到的趣事。顾博远则盘算着今天的收获。

  开收购站那天营业额是最高的,随后就一路往下掉,在前两天总算止住了下落的趋势,开始上升。自己这一趟去山区农村,收获最大的就是那张猞猁皮。

  他相信像这样的珍贵皮子,民间应该有不少,就看自己有没有本事收上来了。

  顾博远有这个信心,毕竟现在私人收购站,还真就自己一家独大,而且一开始他就把在玛县开收购站的服务、质量两个标准给拿了出来。

  院子里有茶水,收东西的价格也高,特别是后一条,直接就把许多人给拉了过来,成了这里的忠实客户。

  只不过影响力拓展的比较慢,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顾博远不是很急,他知道像吴永波这样的人会照样学样,但自己给的价格优势,这些人给不了。

  所以最后赢的肯定是他。

  从玛县离开后,顾博远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赚的多了不说,感觉自己真有做一番事业的信心了。

  以往在玛县,主要当掌柜,大方针是听李龙的,他虽然没啥憋屈感,但总不是很对劲儿。

  在这里虽然要经常往山区跑,但甘之如饴,真就觉得挺好。

  这里,就是自己的事业所在地吧。

  他通过电话和二女儿顾晓雨说了这件事情,顾晓雨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这里条件肯定不好,只是让他保重身体。

  顾博远嘴上应着,实际上没怎么当回事。在他看来,这里的气候条件啥的可比玛县要好多了,没开春时候的黄土天,大草原、花海,虽然条件差了点儿,但环境好啊。

  他喜欢这里!

  对于这一点,定期联系的电话里,李龙支持他,这让顾博远头一回和自己的女婿生出了知己之感。

  也算错乱吧。

  贝母季即将结束,但野蘑菇、鹿角的收购量正在增加,所以顾博远打算这一段时间还会隔两天出去一趟,往边远的地区去宣传一下。

  伊犁山区范围比玛县要大的多,各种物资的产量也多,因此顾博远的想法是两年时间后,让这边收购站收购的物资数量,超过玛县收购站。

  他有这个信心!

  第二天起来,简单洗漱后,这边就开饭了。

  因为这里人多,院子大,所以顾博远请了一个做饭的女人,四十岁左右。

  女人名叫胡玉华,家里原来就是开食堂的,后来公私合营之后,她家的食堂成了国营的,自己上学,后来下乡,再后来回市里成家。

  这时候工作就比较难找了,打工也是零星的,再后来经济搞活就自己摆了摊子卖小吃。因为是流动摊子,经常在收购站附近售卖,顾博远这边招人多了,干脆就去商量了一下,请她专门给收购站这帮子人做饭。

  一个月给七十块钱,不少了。

  吃过早饭,小伙子们快速的收拾完,有人在后面库房里整理收来的东西,有人就把收购站的大门打开。

  等顾博远准备上班的时候,这里已经打扫干净,外面摆好了茶水,就等客人过来了。

  第一个来的竟然是吴永波。

  他开着汽车,拉着两口袋贝母过来,对着顾博远笑着说道:

  “顾老板,来看看,我这收的好货!”

  自上一次去李龙那里把收来的东西卖掉后,吴永波就开上了汽车。

  他比较了一下,发现把收来的东西卖到李龙那里,还不如直接就放在顾博远这里划算。来回跑好几天,还不如在老顾这里处理掉省事。

  吴永波原来还有点怨气的,现在早没有了。他看清楚了自己没那个实力,李龙劝说的那些话他也能听进去,所以便保持了平常心。

  作为地头蛇,他比顾博远更清楚哪里有特产、从谁那里能收的多。

  虽然电视上收购站打了广告,但有些人没电视,根本看不到,这些人就是吴永波的潜在客户。

  就这一个贝母季,他已经赚了两三万了,比他去年一年赚得还多,现在他甚至已经把从刘高楼那里弄特产发卖的生意交给了自己的堂弟,自己就完全投入到了收购这些药材、皮子当中。

  他不想老当贩子,目标就是看今年如果能赚够五万块钱,就在惠远或者清水又或者霍城开个收购站。

  哪怕只有个架子呢,也很厉害了。

  吴永波算是大客户,关系也好,顾博远一边和他开玩笑一边检查着他送过来的贝母。

  成色的确是不错,这一点吴永波做的比其他人都要好一些。

  收了贝母,顾博远让朱万江记好,付钱,然后让旁边的伙计拉着贝母到后面分类分装。

  吴永波把贝母卖掉后并没有立刻离开。他在这边原来做的生意和这个不搭,所以现在还是很谦虚的找老顾学习。

  现在外面人不多,老顾也很随意的把一些生意经讲给他听,这些东西不算什么值得保密的,说给他听,其实也是在说给那些贩子听。

  比如诚信,比如价格,比如公道等等。

  吴永波更希望听的是他后面要收哪些东西,那些东西价格问题,比如黑虎掌菌,比如党参,比如那些铜钱之类的。

  铜钱之类的是李龙当时和顾博远闲聊的时候说起来的,特别是那些挖出来坨在一起的,李龙说以后这些铜钱肯定会比较值钱。

  顾博远就记下来了,反正现在收起来就按废铜价格压低了收,坨在一起嘛,肯定有杂质了。

  收购铜钱这种事情,古代就有。所以不算什么稀罕事,普通人能接触的铜钱大都是一般货色,又因为不知道如何区别,所以只要能卖钱也就卖了。

  吴永波就喜欢听这些。

  他觉得自己窝在这边信息真是太闭塞了,啥也不懂。

  刘高楼虽然和他关系不错,但他感觉刘高楼做的是高端生意,自己挨不着,还是老顾这边比较贴近实际一些。

  顾博远也喜欢聊这些,吹牛皮嘛,不能说的他自然不说,但大众化的东西,在玛县那边见惯的东西当然能说。

  信息差而已,不是说哪里比哪里强,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特色,他这也算是互通有无了。

  倒是引得那些贩子们一个个还挺开心的,感觉和吴永波一样,学了不少东西。

  顾博远挺享受这种感觉的,这时候他不光被当成老板,还被当成了老师一样的人物,嗯,那感觉是真不错。

  六月初的时候,刘高楼过来的时候,顾博远已经弄了两吨多的贝母,近一千张的皮子,连带着压轴的两张猞猁皮和两张雪豹皮,打算跟着车子一起回玛县了。

  出来这么久,也算是收获满满了。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羁中马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