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苏录愣一下,才想起他说的什么事。“举手之劳而已,先生不必客气。”
“对先生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本县却意味着,八十名社学先生可以继续教书,成千上万个蒙童可以继续念书!”海瀚动情道。
“那就好。”苏录高兴道:“我也算积德了。”
“只是……”海瀚极难为情道:“大老爷,现在是老公祖了,只拨了半年的银子,下半年的还没着落呢,还得请先生再帮着想想办法。”
“好么。”苏录不禁失笑道:“海先生你也学坏了,居然套路我。”
“抱歉,先生。”海瀚歉意道:“我无能,只能仰仗先生了。”
“行吧。”苏录略一寻思,这会儿新知县还没上任,合江县是尤幕友说了算。
这又不是额外开支费用,而是正常的发薪水,自己跟尤幕友商量商量,应该问题不大,便点头道:“不过我也有个事儿,想请海先生通融则个。”
“请讲。”海瀚忙道。
“朱山长为学生安排了一次游学——去北京跟一位姓王的先生深造经学。”苏录便如实禀报道。
“这是好事儿啊!”海瀚替苏录高兴道:“这样小苏先生的水平又能精进了!”
秀才们想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能着落在州县学之外,要么排队去国子监深造,等不及的也可以自己外出游学,求教名师。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明也是鼓励秀才们多出门增长见识的。
这年月,普通老百姓出门,都是需要先去官府办理路引,还要在路引上写明出发地,目的地,以及返程日期。如果没有路引,或者持无效路引出门,一旦被官府抓到,轻则枷号,重则充军,后果十分严重。
秀才却可以仅凭生员身份,便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行动,想去哪去哪,想待多久待多久……当然前提是得跟学校请好假,不然长期旷课,肯定是要被开革的。
苏录打听过,县学里请长假游学的生员不在少数,其实很多秀才只是找借口外出谋生……以国家给生员的便利,只要肯放下读书人的臭架子,做生意简直不要太方便。
“准备什么时候动身?”海教谕问道。
“原本计划是越快越好……”苏录有些吃不准道:“但老山长劝我过一两个月再说。”
“过一两个月最好。”海教谕欣然道:“小苏先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把诏诰表判之类都学完,然后我给你提前考试,这样你明年只要赶在科试前回来就可以。”
苏录亦欣然道:“多谢海先生,咱们就先这么定了。”
~~
海瀚离开后,苏录返回教室,见九人正聊得热火朝天,便笑道:“聊出什么结果了吗?”
“有的有的,我们准备组成一个互助会,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众人便笑道。
“有这必要吗?咱们本来就在一个班上。”苏录问道。
“有必要。”朱子恭笑道:“如果只以同窗来论,咱们只有区区十个人,别人也不好再加进来。”
“别忘了咱们在州学和别的县学还有老同学呢。”白云山笑道:“得方便这些人将来加入进来一起学习。”
“我们这也是受杨才子的启发,”邓登瀛也道:“听说他在成都成立了个丽泽会,招揽了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等一大帮省内有名的士子呢!”
“哥也不想将来去成都乡试孤掌难鸣吧。”朱子和道:“到时候杨神童肯定会利用主场之利,纠集一大帮子人对付你的。”
“不至于吧……”苏录揉了揉鼻子,便道:“那咱们叫阳江社如何?”
主打一个听劝。
“好,阳江社对丽泽会!”众人大喜道:“那哥就是当之无愧的社首了。”
“我还社长呢。”苏录苦笑道,却也没有推辞。
于是,正德元年七月初一,阳江社成立,最初的宗旨不过是为了互相督促学业,提升成员科举竞争力。就很单纯那种……
而后,十位最初成员,又共同商定了阳江社十六字宗旨——学业精进、言行自律、身心养护、实事求是!
‘学业精进’细则有六——经义日研、八股日练、读史储材、关心时政、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
前四条都好懂,第五条‘日知所亡’,记录每日见闻并分类反思,其实就是要求成员写日记……
第六条‘月无忘所能’,即每月组织社员考试,全社集会互评,取长补短。
‘言行自律’细则有四——
一曰主敬持身,要求衣冠整洁,举止端庄。
二曰谨言慎行,要求不议闱事、不说刻薄语、不教唆舞弊,论学平心不恃才辩难。
三曰早起勤习,要求每日五更即起,锻炼身体,然后读书。
四曰夜不出游,要求酉时末刻后不外出应酬游玩。
‘身心养护’细则有三——
一曰‘静坐凝神’,午间静坐两刻钟,闭目调息,不思课业,不忧得失,养神以避午后昏沉。
二曰‘养气正心’,气沉丹田存养正气,失利不怨天尤人,成功亦保持平常心。
三曰‘保身惜力’,遵‘三节’。节劳:不熬夜温书,戌时末即休息;节饮食:不贪生冷油腻,免伤脾胃;节欲:不沉迷弈棋作诗、观戏听曲等杂事。
最后便是‘实事求是’,要求成员务实求真,不可文过饰非,不可强词夺理,不遮短、不纵容、不避讳,凡事以事实说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阳江社学规没有强制性,自愿遵守,不遵守则视为自动退社……
~~
阳江社成立之后,成员们自觉遵守四大原则、十六条社规,很快便回到了童试前紧张的学习状态。
而且他们大都在合江人生地不熟,没有应酬,没有俗务,只需专心学习即可。成员们每日里勤学苦读,互相切磋,还有苏录为他们答疑解惑,水平提高得都很快。
这下所有人都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果然正确无比——跟着义父走,准没错!
他们跟苏录一样,都想明年秋天试一试。乡试不比童试,三年才一次,每一次都得珍惜。
乡试只有区区七十个解额,又是一次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而且这回的竞争者,是全省的六七千名秀才,每一个都是童试的胜利者,实力超群者数不胜数……
想要从中争到一个宝贵的解额,除了拼命的学习,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别无他途!
距离秋闱还有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每一天都不能浪费……
~~
然而天不遂人愿,这天中午县学放学,苏录等人正准备回朱家兄弟那里,继续下半场的学习,却见苏有金满脸焦急地等在学宫门口。
“大伯,出什么事儿了?”苏录示意同学们稍等,跟大哥一起走到大伯面前。
“盈之弘之,出大事了,你小叔又被抓了!”苏有金擦一把脸上的汗水,低声道。
“又被抓了,这回是谁呀?”苏满苏录大吃一惊,如今他们苏家虽然算不得什么显赫门庭,但在泸州地界上,应该没有不开眼的,会对苏家人下手了。
“具体情况我也不大清楚,是跟他去蔺城谈生意的有名,传回来的消息……说是一进城啥都没干,你小叔就被宣抚司的人毫无理由抓起来了。”苏有金对苏录道:“你爹娘让我们赶紧去泸州汇合,商量看怎么办。”
“蔺城?”苏录闻言眉头一皱,朝着林之鸿招了招手。
“哥,怎么了?”林之鸿赶忙过来问道。
“我小叔在蔺城被宣抚司的人抓了。”苏录沉声道。
“奇怪!”林之鸿大惑不解道:“宣抚司素来不管汉人的,要是永宁卫或泸州卫抓人还好理解。”
“我也觉得奇怪。”苏录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得弄清楚到底惹了哪尊神?”
“没错!”林之鸿点头道:“我家在蔺城有些关系,这就告假回去帮你打听。”
“有劳了!”苏录这时候也不跟他客气。
“咱爷们客气啥?”林之鸿也坦然受之,问道:“哥,你跟我一起吗?”
“不,我得先去趟泸州。”苏录道:“去之前得先请好神,不然罗罗人会理我个小秀才?”
“有道理!”林之鸿深以为然道:“你也不用求别人,找你岳丈就行,他就是奢赛花的顶头上司!说话比谁都好使。”
“不瞒你说,订亲之后我还没见过他呢。”苏录一阵头大,但为了小叔,该低头就得低头啊。
“那就快点行动吧,蛮夷做事不讲章法的!”林之鸿沉声道。
“好!”苏录又叫过其他兄弟,跟他们简单报备了一下,众人皆跃跃欲试,都想回去帮他捞人。
“用不着,我求岳父大人即可。”苏录抬手让众人别激动。“别忘了咱们的社规,每临大事有静气,需要你们帮忙的时候我自然不会客气。”
“好的,社首。”众人从善如流道。
“云山,你去帮我和之鸿向教谕大人告假。”苏录便吩咐道:“子和,借你家的宝马用一下。”
“没问题!”朱子和马上命书童,把两匹千里马都牵来。
“不够我俩还有两匹!”白云山和雷俊也道。
ps.还有800字…… 《状元郎》-三戒大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