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历史小说>世子稳重点>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烽烟再起
  大宋最精锐的边军,大多集中在北方,日夜戒备辽国。

  数年对辽征战,战果颇丰,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拥有了广袤的河北平原,大宋从此有了产马之地,军队的战马不再稀缺,于是,名震古今的幽州铁骑也渐渐组建起来了。

  今日此刻,折可适所率的两万精锐边军,便是传说中的幽州铁骑。

  跟以前的幽州铁骑不同的是,这支铁骑不仅能骑在战马上以长戟长矛冲锋陷阵,也能下马列成步军阵,用火器击杀敌军。

  当初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十六州的府库所存钱财物质全部被宋军截留,辽军基本什么都没能带走。

  而截留下来的这笔丰厚的钱财物质,被赵孝骞下令就地取用,不必上交汴京国库,这笔物质用来推行马政,打造重甲。

  幽州铁骑,就在大宋国库艰难的情况下,硬生生组建起来了。

  赵孝骞深知,从古至今,中原王朝面对的最大的威胁,一直都在北方。

  所以北方必须是边军防守的重中之重,不惜任何代价也要将北方边境经营得固若金汤。

  今日此刻,是幽州铁骑的第一战,而且是主动发起的复仇之战。

  两万边军下马,列成整齐的三段式阵型,在将领的指挥下,一步一步向辽国边境推进。

  战争,就在这猝不及防间一触即发。

  两万兵马看似不多,但如果将他们全部列阵于平原上,却是黑压压的一片,一眼看不到尽头。

  前世影视剧里所谓的大军列阵,号称多少万兵马,那只是影视剧,说是好几万人,实则镜头里表现出来的顶天了只有两三千,这就已经是数十年难得一见的大场面了。

  真正的两万兵马列阵,大军阵中旌旗蔽日,杀气盈野,放眼望去,犹如即将灭顶的一场海啸扑面而来,那种仿佛能凝固空气的肃杀之气,那种仿佛与天威抗衡的无力感,敌人但凡只看一眼就感到窒息绝望。

  此刻边境上的辽军便是如此。

  没人能想到宋军会突然犯境,事前却没有丝毫迹象,没有宣战檄文,没有异常兵马调动,没有任何摩擦启衅,战争就这样突然来临。

  辽军将领彻底慌了,他意识到今日这一关怕是过不去了,宋军不是做样子,他们陈兵塞上,是真打算犯境了。

  身后辽军大营内的传讯烽火已点燃,滚滚浓烟在空中翻腾,后方的辽军或许正源源不断地赶来,但在援兵赶来之前,自己麾下这些将士能否挡住宋军的第一波进攻?

  辽军大营的烽火,远处的宋军自然也看见了,但他们丝毫不慌乱,当作没看见,仍然一丝不苟地执行将领的命令,向前推进的每一步都走得分外铿锵踏实。

  距离辽国边境五百步外,宋军终于停下,然后归整队伍,阵列愈发整齐严谨。

  春天的微风吹拂过平原,数万人对峙的战场上一片寂静,唯有战马不耐的响鼻声,马蹄不安的刨地声。

  折可适骑马立于后方,目光平静地注视着对面严阵以待的辽军,嘴角不由噙起一抹冷笑。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失败了这么多次,还有勇气与我王师一战,契丹人也算是好汉了。

  正要下令开战,对面辽军阵中却突然出来了一人一骑,骑士骑在马上高举双手,示意自己没带兵器,飞快朝宋军阵前疾驰而来。

  折可适嘴角的冷笑更深了,挥了挥手,令人将这名辽军放过来。

  来人是一名辽军将领,似乎还懂汉话,策马奔到宋军阵前便下马,步行到折可适面前十步外站定。

  单手抚胸行了个契丹礼,辽军将领直起身子,与折可适对视,开口便是生硬的中原官话。

  “贵军今日越境,不宣而战,所为何故?请大宋将军阁下解释。”辽将不卑不亢地道。

  折可适盯着他的脸,缓缓道:“西北前线的战报,阁下可曾听说?”

  辽将皱眉摇头。

  折可适嗯了一声,道:“辽军在西北越我大宋疆界,入境屠戮我大宋边民,抢掠焚毁我大宋村庄,今日我军越境,是为无辜惨死的大宋边民报仇,为我大宋国威拭去蒙尘。”

  辽将闻言又惊又怒:“西北前线的事,与我等何干?贵我两军驻守边境,向来秋毫无犯,将军何故迁怒我等无辜将士?”

  折可适冷冷道:“辽军造的孽,我大宋必以十倍报之,这是我大宋官家下的旨意,这位将军请回吧,你我战场上刀兵相见。”

  辽将怒道:“我闻大宋礼仪之邦,为何如此不讲道理?”

  折可适淡淡地道:“道理是说给讲道理的人听的,你们在西北对我大宋造下了孽,我今奉旨报还之,这就是道理。”

  话音落,折可适朝身后打了个手势,隆隆的战鼓突然擂响,宋军阵中,肃杀之气冲天而起。

  辽将心神俱裂,满眼绝望,他知道,今日这场战争已无法避免了。

  心中对西北的辽军恨恨咒骂的同时,他只能拨转马头回到己方阵中。

  明知不敌,他仍然没有下令撤退逃跑。

  他的身体里流着契丹人的血,骁勇善战是契丹人骨子里的基因,如今虽然辽国已日薄西山,但只要契丹人的热血未凉,纵是粉身碎骨也要迎敌而上。

  回到辽军阵中,辽将拔刀瞋目厉喝:“全军,备战!”

  与此同时,对面宋军阵中,战鼓的节奏愈发急促,雨点般的鼓点声中,宋军将领亦悍然下令。

  “全军,进攻!”

  …………

  西北宋辽盟军正在攻城掠地,各自为战,而北方的宋辽边境,两军却突然发生了战事。

  不得不说,这在华夏历史上都是一道奇观。

  这边联盟灭国,那边窝里斗。

  两道紧急军报,分别飞向大宋汴京和辽国上京。

  天下震惊。

  这一战的结果没有悬念,驻守辽国边境的一万五千辽军将士,在此战中被宋军歼灭八千余,其余的辽军抱头逃窜,兵败如山倒,留下辽国边境内数百里的疆土。

  辽军战败弃守,宋军长驱直入,一路上烧杀抢掠,所遇村庄部落皆屠戮殆尽,最后纵火焚毁。

  消息传到辽国上京,耶律延禧大惊失色,满朝文武皆惊怒交加。

  耶律延禧急召萧兀纳,萧奉先入宫奏对商议,二人进谏,先究宋军犯境的原因,再遣使臣入宋,和平解决战端冲突。

  与此同时,辽国上京紧急征调兵马南下,以抵挡宋军北上。

  两位重臣的建议很中肯,耶律延禧毫不犹豫地采纳。

  很快,宋军犯境的原因被查出来了。

  西北征伐西夏的辽军妄视军纪,悍然越境大宋,屠戮大宋边民,抢掠焚毁大宋边境村庄,大宋官家勃然大怒,遂下旨兴兵报仇。

  耶律延禧知道前因后果后,也勃然大怒,他怒的不是大宋官家,而是西北不争气的辽军将领。

  这下好了,原本打算遣使入宋兴师问罪,质问大宋为何撕毁盟约,悍然犯境的,在知道了原因后,耶律延禧顿觉理亏。

  谁叫是自己这边先动的手呢,如今的宋辽军事实力早已扭转,辽国面对宋军的火器,不得不收缩防御,转攻为守,甚至为了谋求和平,辽国甘愿送上燕云十六州。

  可恨那征西夏的辽军将领却仍然还用当年的老眼光看待宋军,多年前越境打草谷的习俗,如今他们居然还敢故技重施,却不知自己捅了多大的马蜂窝。

  时代变了啊魂淡!你还以为自己是当年跋扈猖狂的无敌辽军吗?

  辽国皇帝都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心甘情愿地把燕云十六州送出去,为的就是求宋军放自己一马。

  这支来自西北诏讨司的辽军倒好,耶律延禧都不敢招惹的大宋,他们敢。

  得知了前因后果后,耶律延禧雷霆大怒,当即下旨追究西北辽军主帅的责任。

  如何追究?

  罢免,撤帅,临阵换将。

  一道旨意从上京出城,耶律延禧急令罢免西北辽军主帅之职,速速回上京述职。

  至于越境犯边的那支辽军,由于已被宋军全歼,从无追究,但这支辽军的上级将领却倒了霉,当即被拿问,押解上京治罪。

  这场灭西夏之战,交战正酣之时,辽国却突然换了主帅。

  主帅是熟人,不仅赵孝骞很熟,种建中等将领也很熟。

  他是耶律延禧的皇叔,时任北平郡王的耶律淳。

  当初耶律淳本是析津府留守,然而随着辽国拱手让出了燕云十六州,他这个留守自然已没有了实权,于是被召回了上京,大半年来一直赋闲在家,等候君上启用。

  今日西北的辽军闯下了大祸,耶律淳终于等到了被重新启用的机会,拿到旨意后,耶律淳当天便启程离开了上京,风驰电掣般朝西北奔去。

  临行之前,耶律延禧召见耶律淳,千叮咛万嘱咐,警告他严厉约束部将,绝对不允许辽军再犯大宋边境,违者立斩。

  今日宋辽的态势,辽国君臣心里都感到很憋屈,但却无可奈何。

  大势在前,难以扭转,为了生存,就不能冲动行事,心中再憋屈,该忍也得忍。

  耶律淳于是忍气吞声地遵旨,然后出上京赴任去了。

  但愿这一次灭了西夏后,辽国能收获不错的战果,让日薄西山的辽国狠狠回一口血,延长几年国祚。 《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