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历史小说>世子稳重点>第一千零九章 折家老将
  为了防范西夏,大宋多年前便在西北边境驻军,常驻兵马大约二十万左右。

  这支边军可以说是大宋最核心的力量,论战力和临战经验,他们比汴京殿前司的兵马更丰富。

  从古至今,最精锐的军队往往都是边军。

  如今的大宋西北边帅是章楶,麾下统兵二十万。

  赵孝骞当初与章楶打过交道,他知道这位老帅是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所以登基时不仅没有换掉这位老帅,还给他加了封赏,赐了爵位。

  登基的这大半年里,在赵孝骞的旨意下,西北二十万边军开始装备火器,并从汴京调拨将领远赴西北,专门负责培训将士们如何使用火器,如何以火器来排布新的阵型,如何在战场上以军队阵列歼灭敌人。

  培训操练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更何况是同时教会二十万将士。

  所以赵孝骞登基这大半年以来,西北军没有作战任务,一直在操练火器,而且大半年的时间也不足以让他们形成强悍的战斗力。

  这次灭夏之战,赵孝骞宁愿从汴京调兵,也没有动用与西夏近在咫尺的西北军,就是这个原因。

  火器操练不熟,排兵列阵不熟,战斗力没形成,二十万将士上了前线,难免增添无谓的伤亡。

  于是赵孝骞这次只令西北军打辅助,让种建中所部汴京兵马打主力。

  直到今日,种建中终于发现,自己麾下的六万兵马已有些不足。

  西夏的西线战场,以及丝绸之路必须掌握,西夏都城兴庆府也不能让辽军捡了便宜,两头都需要派兵,而他麾下的六万兵马显然太少了。

  一道紧急求援军报送往夏州城的西北军统帅章楶案前。

  种建中请求章楶出兵西进,将掌控丝绸之路的重任托付给章楶,而种建中,则率领麾下六万将士直奔兴庆府,他要赶在辽军到达兴庆府之前,抢先把西夏都城打下来。

  不仅如此,种建中还做好了准备,宋军把西夏都城攻下之后,辽军气急败坏之下,随时可能会与宋军翻脸,种建中还要紧急构筑防线,以备辽军翻脸后,宋军仍然能一击必胜。

  至于西夏军,他们的战力简直不值一提,种建中并不在意。

  不是轻视敌人,而是自种建中率部入西夏以来,大军所遭遇到的西夏军队的战力,实在是不堪一击。

  西夏军队也是多民族组成的,其中党项羌族为主,还包括许多契丹人,回纥人,甚至还有吐蕃人。

  无论多少民族,他们终究只能以冷兵器对敌,而在火器的碾压下,这些军队基本撑不过三轮齐射,三轮齐射后,敌军阵列便开始不稳,出现了溃逃现象,多加两轮,然后下令推进,西夏军便大规模溃逃。

  这场战争本就在西夏国主李乾顺的意料之外。

  当年的宋夏之战,赵孝骞率五千轻骑横扫西夏境内,并且攻下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无数西夏朝臣,最后两国谈判时还鸩杀了小梁太后。

  莫小看了曾经的这些举动,事实上西夏至今还没恢复元气,李乾顺算是有为的国主,即位之后深知军事上已经无法与大宋抗衡,于是果断决定闭关锁国,潜修内政,外交上一直在宋辽的夹缝间苦苦求存。

  可惜李乾顺终究还是年轻,他没看清国与国之间的本质关系。

  不是说自己闭关锁国,外交上两边都不得罪,对宋辽两国毕恭毕敬,自己的国家就能和平发展下去的。

  他错得离谱。

  当大国有了吞并他的实力,是绝对不会跟他讲什么仁义道德的,所谓的“互不侵犯”也只是一张破纸空文。

  当大宋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后,西夏的覆灭已经注定了。

  …………

  夏州城,西北军帅帐。

  开战以前,章楶一直住在城池里,那里有他专属的官署。

  西北的官员和将士都称他“章帅”,就连赵孝骞也常在批阅的奏疏里称呼他为“章帅”或“边帅”。

  但章楶是有官职的,他的正式官职是“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环庆路,位于大宋西北,大约后世的甘肃青海范围。

  这次朝廷突然决定联盟辽国,发起灭西夏之战,远在西北的章楶突闻消息,高兴得一天一夜没睡觉,当时就召集麾下众将开会,甚至将灭西夏的战略战术,进攻方向,战略目标等等,一切都布置妥当。

  谁知晴天霹雳,朝廷决定灭西夏,但并不打算动用西北军,而是从汴京直接调拨禁军兵马,并且委任的主帅也不是他,而是一个名叫种建中的家伙。

  章楶当头被淋了一盆凉水,浑身凉透了。

  作为戍边多年的老帅,章楶当然不服气,于是上疏抗辩,努力争取这个主帅的位置,请求为大宋社稷建功立业。

  数次上疏,终究被官家驳回。

  官家驳回的语气很委婉很柔和,基本都是温言安抚,西北军火器操练不足,形不成战斗力,章帅年事已高,身体恐难支撑征战,朝廷近年着力培养年轻将帅,章帅要识大体,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云云。

  章楶满心不服,但终究无可奈何,只好遵旨,指挥麾下西北军继续操练,顺便调兵巡弋宋辽夏三国边境,为种建中所部肃清战场外围,专心打好辅助。

  今年章楶已经快七十岁了,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老帅,年事已高,本来还不服老的他,被官家多次温言安抚后,章楶终于生出“英雄迟暮”的沧桑感。

  这把年纪,不服老不行了,章楶甚至已经决定,朝廷灭了西夏后,他便向官家上疏告老致仕,卸下官爵职司,回福建老家颐养天年。

  正在慨叹“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之时,一骑快马冲进了西北军大营。

  前线主帅种建中求援急报,请求章楶调动西北兵马,向西夏的西线战场进军,肃清西夏北部的所有城池和部落,并彻底掌控丝绸之路。

  章楶闻报大喜,本来已经心灰意冷,以为这场灭国之战自己和西北军只是个看热闹的,没想到居然来了意外之喜,西北军又有出兵建功的机会了。

  章楶当即擂鼓聚将,三通鼓后,帅帐内众将到齐,打听到端倪后,西北众将人人脸上带着喜意,个个摩拳擦掌,今日势必抢到率军出兵的机会。

  章楶也是面带微笑,这次的机会算是从天而降,没有一丝丝防备,但它就是来了。

  “西北军二十万兵马,不可能全部出动,老夫决定出兵十万,肃清西夏北部城池部落足矣,其余的兵马仍驻于西北各城池,戒备辽夏两国的突袭……”章楶捋须沉声道。

  众将心中一冷,出兵十万,意味着自己领军的机会只有一半一半,大家都在竞争,过程必然非常激烈。

  众将人群里,一名老将率先站了出来,抱拳喝道:“禀章帅,末将请战!”

  众人一惊,凝目望去,顿时没了声音。

  这位老将也是一位名将,此人名叫折克行。

  看他的姓氏就知道,这位是原汁原味的折家军将领,而且这位还有一个身份,他是幽州边将折可适的伯父,亲的。

  折克行说完后,帅帐内陡然一静,这位折家军老将德高望重,西北戍边多年屡立战功,他主动请战,别人没有话说,也没资格跟他争。

  章楶嘴角一勾,还没说完,帐内却突然又站出一人。

  “禀章帅,末将亦请战!”

  众将再次望去,帐内又是一片寂静。

  这次站出来的人仍然姓折,名叫折克柔,也是一位老将,比折克行还老,他是折家这一代的大哥,是幽州边将折可适的亲大伯。

  折家虽是党项人,但家族世代为大宋戍边,早在仁宗时,朝廷便对折家分外重视,允其家族“世袭戍边”。

  折可柔这一代的“克”字辈,兄弟一共六人,其中有人战死沙场,有人英年早逝,折可适的父亲折克俊,就是英年早逝,折可适幼年丧父,是被几位叔伯抚养长大的。

  此刻帅帐内,两位折家名将站了出来,其余的将领顿时心灰意冷。

  这还怎么争?

  这两位可是众望所归的老将,他们主动请战,基本就没别人啥机会了。

  看着两位年已五六十的老将,章楶笑了笑,道:“两位贤弟请战,固然可嘉,但两位也是知天命之年,这率领十万大军征战,恐怕……”

  折家克字辈老大折可柔怒了,他虽年纪不小,但脾气仍然十分火爆,最是受不得激将,一激就炸。

  “章帅安能小觑末将!”折可柔怒道:“末将虽已近六十,但仍可拉开五石强弓,日可食三斗,一身扛鼎之力不失,人也没老糊涂,如何领不得兵,如何上不了阵?”

  旁边的老弟折克行也附和道:“就是,章帅若不信,在座的将领们随便挑出人来,与我们兄弟打一场,谁赢谁上,何人敢来应战?”

  兄弟二人虎目一扫,帐内众将纷纷扭过头去,避开二人要吃人般的眼神。

  不敢不敢,你俩厉害,不跟你俩争了。

  章楶将帐内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不由叹了口气。

  看来只有这两位折家老将能用了,若是不顾二人请战,任用了其他的将领,两位老将能把他们的骨头都拆了。 《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