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阅读 > 科幻小说 > 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四九四章 思想与发展
  钟跃民终于还是走了,在十二月份的时候,跟着林县其他去当兵的人一同离开。

  李奎勇跟王言八卦说,从田芳那里得到的消息,秦岭的状态不是很好,每天心不在焉,干什么都没精神。并且有两天还身体不适,走路不自然云云。

  王言倒是没有关心钟跃民让秦岭不自然了,而是询问李奎勇,什么时候能让田芳也不自然一下?

  李奎勇没话了,很有几分不好意思,然后收拾行李,同田芳一起回去了京城。如同王言说的,他们俩要是能活动出岗位来,那就不回来了,活动不出来,就算是回家过了个年。

  王言哪里都没去,就是在处理着广交会的订单,带领着手下的学徒们技术进步,让他们可以独当一面。

  现在和川公社的产值已经很高了,有家具、家纺两个厂子,给公社的年轻男女们提供了工作,又外拓了财源。

  同时在两家工厂的支持下,公社内打井、修路、种树,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展露出了生机勃勃。

  等到明年种下的树苗、灌木等等都长起来,和川公社便是另一番天地了。

  家具、家纺这两个工厂已经足够公社吃饱喝足,这个成套的产业发展起来,在未来也是年产值好几十亿的大买卖。

  所以王言就没再给和川公社搞什么工厂,而是闲暇时候开始支援县里的产业。

  譬如先前他做的各种工具,使得县里的机械厂狠狠的赚了一波。但是之后因为其他地方的各种厂子,全都摸索着搞出了同类产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厂子在材料上要比县里的更强,给县里机械厂挤兑的没生意了,又回到了先前半死不活的样子。

  王言开着车弄着相机,在县里的各个工厂考察了一番,结合他曾经搞晋陵的发展模式,整合了几个厂的资源,研究生产新式的农机,以及对县里的纺织厂进行了调整,弄出了一条生产线,专门研究材料,供给和川公社的家纺厂。

  以机械、纺织这两个工厂赚钱,赚来了钱用其搞建设,自然而然的就会带动其他的水泥厂、专场等等,县里的经济也就搞上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就好起来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在于技术。

  事实上王言也没有展示多少技术,他只是提议做小型的农机以应对复杂的地形,同时优化原本的农机,使其更加的合理、便捷、高效。

  而在纺织厂中,王言也没有如同在晋陵那般手搓织机,而是看起来天马行空的提出了一些想法,让机械厂专门搞了一组人来研究,同时提供了家纺厂的订单,让纺织厂赚钱。

  在新材料上,王言也没有给什么现成的配方,而是提出了对于材料的畅想,并说出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材料让技术人员去试验,又弄了一笔钱出来支持技术人员搞研究。

  都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有个一两年就能出成果,到时候赚的多了,县里财政宽裕,什么事情就都好说了。

  可以做一个和川公社的放大版,这边吸收工人,那边积极打井、修路、种树、养殖,改造环境,完善产业链路,形成内部的自循环,借着外部的财源提升内部的自循环速度,以及产业的升级迭代。

  一旦如此良性的循环运转起来,林县也就成了一颗越滚越大的雪球。只要管理和技术不是太废物,保证前进的速度,跟住时代发展的脚步,林县人民可以舒舒服服几辈子……

  时间如流水,眨眼间到了72年的春节。

  “言哥,我来了。”郑桐上午时候,带着一个姑娘来到了和川公社给王言安排的房子。

  自从社里的家具厂开办以后,王言主要就在这里住了,闲暇时候才回去白店大队看一看。他每一次回去白店大队,乡亲们都很热情,就差敲锣打鼓了。

  毕竟白店大队的好日子,是王言一手带出来的,这两年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箍新窑,家具全都换了厂里的新家具,一周基本能吃上一顿肉,每顿都有油水。旁的大队提起白店大队,就是‘富的流油’……

  王言含笑点头,看着那个姑娘说道:“我没记错的话,你是叫蒋碧云吧?”

  “言哥记性真好,咱们还是两年前见过一次呢。”蒋碧云笑的很灿烂。

  “你们俩是在一块了?”

  郑桐嘿嘿笑:“没办法啊,言哥,咱这魅力虽然不如您老,可对蒋碧云同志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蒋碧云给了他一巴掌:“臭贫。”

  “不管谁追谁,都很好,这是正经的革命爱情。”王言笑呵呵的,将手上的画笔放下,“行了,咱们收拾收拾菜,做一桌吧。就咱们三个,也得吃好喝好,我还弄了几瓶茅台呢。”

  “我们来打下手。”蒋碧云摘着头巾,脱了外套,露胳膊挽袖子就要大干一场。

  郑桐哎了一声,问道:“言哥,您老这是又画什么呢?”

  “延市大会堂请我画一幅革命老区的画,展示延市精神。”王言笑呵呵的说道,“延市精神是什么,知道吧?”

  “知道,言哥,您老以前教过我,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王言满意点头:“我画的这一幅叫在延市,描绘的是早期工农联合、中央在此奋斗的场景。附的诗是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我知道。”蒋碧云说道,“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你有前途。”王言哈哈笑,随即摆了摆手,“走了,做饭去。”

  三人忙碌一番,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吃吃喝喝起来。

  郑桐很性情的敬了王言一大杯的酒,难免又翻出了往事来,说没想到有一天竟然单独跟王言一起喝酒吃肉诉衷肠了。

  同时又骂起了袁军,说袁军不是东西,这小子其实也看不上他郑桐……

  蒋碧云没有很多话,就是在一边陪着,听着王言跟郑桐讲话,偶尔的插上几句话,活跃活跃气氛。

  真说起来,蒋碧云是这剧里正经的好女人了,一心一意的跟着郑桐,踏实且务实,没有什么虚无的追求,为人也很好,谁也挑不出什么来……

  三人一起,也算是说了许多肝胆相照的话,关系走近了些。

  以往时候郑桐主要还是跟着钟跃民的么,这次才是郑桐第一次跟王言交际……

  年后,王言又跑了一趟周晓白所在的部队,他们俩结婚的申请得到了批复,同意结婚。两人在周晓白的部队所在地的民政局,拍了照片,领了结婚证。

  王言也收到了老丈人、丈母娘的祝福,十分顺利,没什么别的啰嗦。

  事实上别说是现在,哪怕是到了几十年后,王言表现出来的种种,也是足以娶周晓白的。

  放到古代去,王言这种人就属于是野生的人才,需要被大家族结亲拉拢,以保证拥有助力,保证家族绵延……

  在处理了这些事以后,王言便去到了西工大报到,跟校领导以及其他的政府领导认识了一番。

  王言没有实际地位,但是有着遍传天下的名声,是全国知名的名人。其自身也有卓越的能力,做事情是相当有一手的,也有新思想,搞发展是一把好手。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王言插队至今满打满算才两年多的时间,已然让林县整个的有了改变。虽然最好的是林县下的和川公社,但下属公社的成绩当然要算到县的统计上的。

  而且和川公社发展起来,对于全县来说,自然有相应的带动。最基本的,和川公社的人有钱了,在县里的消费就多了起来,对于其他的各种产业的带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

  相比起两年前,以及过往历年的各项数据的增长,这两年的增长就明显高出了一截。人们都知道,这是王言的功劳。

  所以这些领导跟王言见面、座谈,除了因为王言本身的影响力,是在海子里挂了号的人物,是公认的人民艺术家,是优秀的知青代表性人物以外,就是王言本身对于搞发展的好能力。

  他们想要听一听,王言对于更高维度的一些发展的认识,是否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者干脆找出一条明确的发展路线。

  王言当然也提供了思路,是结合地域、特产,结合文化,结果思想理论,讲明应该着重发展什么产业。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归根结底就是两点,搞基建和搞技术,基础建设多了,自然带动各种的相关产业,技术上去了,自然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为发展提供动力。

  先把能赚钱的事情搞好、做精,将出卖原材料的比重降低,哪怕是提供粗处理的材料,凡是能多加几道工序,也要比直接出卖原料更好。

  他讲的是大方向,讲的是国内外的环境,领导们还是很认可的。王言还表示,他将整理成文字发出去,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并且他适时的提出,要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不能每个县的产业,都是完全复制过去的。各种建筑相关倒是无所谓,就近生产就近使用么。但是其他的诸如纺织厂、化工厂、罐头厂、机械厂等等,是不是必要每个县都有,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王言清楚,现在正处于国际形势激荡的时候,正大搞三线建设,是为了在本土发生战争之后,利用西部、西南部地区的战略纵深,进行战略转进,留有防守与进攻的余地。

  各市、县的产业建设也以此为基础,保证在战时可以产出各种基本的物资,爆发出最大的战争潜力,就地防守反击。

  但该提出还是要提出的,集中资源才能办大事儿,有的县的产业都是半死不活,就应该协调一下,保证各地方有能力生产就行,不必要过多的投入,真到了战时再扩大规模也是来得及的……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问题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有着相当的预见性,却又没有什么要挨批的过激的言论。

  而后王言便安稳的在西工大就学读书,钻研理论,耗时半年时间写出了一本‘思想与发展’,论证了思想的精神内核不变,但在表现形式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同时也论述了思想与发展的关系,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论述了思想,与世界格局、发展的关系。

  从民生到政治,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从哲学到事实,全方位的论述。

  他表示,理论是干出来的,国际地位是打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其实干鹰派思想。

  此书刊印许多,有人批评,有人肯定,在受到了肯定以后,就没有批评了。由是,王言的思想理论得到认可,他也因而成为了有建树的,受到绝对主流认可的理论学者。

  他的书还是很受欢迎的,一开始的时候是小范围的传播,后来被认可以后,就加印了许多,由政府、单位等人员购买,他们要积极学习嘛。

  等到报纸上报道了王言的力作以后,人民群众就积极购买,他们把王言的报告当连载的故事看嘛,王言都出息到这种程度了,他们当然也要买来看看的。

  王言也没有把这本书写成那么枯燥的专业性书籍,没有那么严肃,人民群众看起来虽然难免理解困难一些,但其中的不少段落,还是有点儿幽默在的。

  所以在这样的年代里,王言凭借着这样的一本书,顺便也成为了战绩可查的著名作家。也就是这时候稿酬停止了,否则王言凭着这一本书,也能实现财富自由了。当然他本身就是自由的。

  因为等他发表了书,于西工大毕业之后,跟新界大家族合作的凉茶厂,给了他第一笔分红,数额达一百万港币。

  这正经也是外汇了,尤其王言还让他们换了美刀这才汇过来的。

  王言并没有过手,直接划到了林县的账上。

  这一笔钱是早都说好的,用以进行林县的植树治沙工程。包括打井、购买树苗以及给种植树木的相关人员进行补贴……

  王言的这一行为,又受到了表扬与肯定。

  全国人民看完日报上的报告之后,人都麻了……

  日常感谢打赏、投月票、推荐票以及默默看书的好哥哥们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