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历史小说>清妖>第35章 灭门!
  和中堂、福中堂一起来的。

  福中堂也兼着八旗都统,不过是正红旗满洲都统,比不上和中堂的天子亲旗都统。

  两人为啥一起来的?

  先前福中堂特意去找和中堂询问老太爷为何给赵安抬旗赐爵的事呗。

  从正常人角度出发,哪怕老太爷再欢喜赵安,再给好奴才和珅面子,收拾下狗眼看人低的全德就算了,这猛不丁的又给赵安抬旗赐爵,哪怕福长安都觉有些过于“高规格”,不合常理。

  他以为是和珅在老太爷那进的言,老太爷一糊涂就给答应了。

  然而和珅跟他说的很明白,这件事他从头到尾都没掺和,全程保持中立。

  不是和珅说的好话,老太爷这般高规格赏赐为的啥?

  莫说福长安糊涂,就连和珅也奇怪。

  半响,福长安忽的意识到什么,看向和珅的眼神满是羡慕:“主子或是知道中堂如今于朝中太过扎眼,所以,便弄了个更扎眼的出来。”

  福长安这话令得和珅心头不由一动,他原先分析的是老太爷给嘉亲王的岳父公阿拉提拔为礼部满尚书,又将与自己不对付的书麟调往两江出任总督,还有意让嘉亲王的老师朱珪出任两广总督,加之与嘉亲王关系不错的孙士毅调四川总督,这连续人事安排看在外人眼里很难不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即便嘉亲王不是储君,老太爷这么安排也似在针对他和珅。

  如果这个结论得到更多朝臣认可,意味着和珅接下来的日子就不会好过,难保没有胆大头铁发起对和珅的弹劾。

  所以,老太爷出于安慰和珅目的便顺手给和珅的“狗腿子”一个高规格待遇,以此向朝野表明和珅依旧红的发紫,你们谁也别多想。

  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被福长安这么一说,老太爷保护和珅的意图就再明显不过了。

  相当用心的保护。

  想到老太爷无时无刻不在保护自己,和珅鼻子酸的就想落泪。

  然后,镶黄旗满洲都统衙门的人就慌里慌张过来了。

  也没听个具体,就知赵有禄又和副都统、靖海侯施秉仁发生冲突,作为本旗都统的和珅自然第一时间赶到处理。

  福长安反正闲的没事,也跟着过来看看,路上就觉这事挺棘手。

  施秉仁爵不过侯,官不过副都统,这些在福长安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问题是施秉仁祖上可是替大清平定台湾的施琅,而不管是圣祖康熙爷还是本朝老太爷对施琅这个原明朝降将都是高度评价的。

  老太爷甚至还给施琅写了一首专门的御诗,其中两句为:“靖海宣威平台湾,永靖海疆功不刊。”

  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年施琅叛明助清消灭明朝最后反抗军的功绩不在于征服一座小小台湾岛,而是帮助大清彻底解决自侵略中国以来最大的“海患”。

  这个“海患”不是前明的倭寇,不是西洋的葡萄牙人,荷兰人,而是以郑氏集团为首的抗清力量。

  在此之前,明朝抗清的另一大中坚力量——以李自成顺军、张献忠大西军余部组成的“流寇”抗清集团已于康熙三年被彻底消灭。

  在施琅和荷兰军队的帮助下,大清又成功消灭以郑氏海寇为主的抗清力量,从而真正实现对中国的彻底征服。

  留给复明人士的只有那句“流寇死社稷,海贼守国门”的哀叹!

  有鉴施琅大功,老太爷命编《贰臣传》时还特意下旨将施琅排除在外。

  因为若不是施琅,与大陆相隔的台湾岛上这会还是明朝汉人天下呢!

  明朝残余势力只要在一日,大清不仅如梗在喉时刻担心明军渡海反攻,自诩对中国占领的法统也说不出口。

  大清要是明朝的继承者,那台湾的明朝怎么回事?

  明朝还没彻底灭亡呢,大清怎么就继承人家的家产了!

  好端端的迁户口,怎么就屁事不断的。

  福长安觉得赵安真就惹祸的主,但惹再大的祸他也得跟和珅替他把屁股擦了。

  到了镶黄旗满洲都统衙门,无须和珅示意便先将靖海侯施秉仁“拎”到一边询问情况。

  和珅这边自是跟赵安单独谈话,一入屋不等坐下就问赵安怎么回事。

  “中堂!”

  赵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高举那残破的老太爷墨宝,涕泪交加:“请中堂为奴才做主!”

  “你先起来,”

  见老太爷的“福禄寿”墨宝已被撕成两半,和珅不由眉头微皱,“将事情原委如实说于我听。”

  “嗻!”

  赵安抬起头,脸上满是因屈辱而生的悲愤,将先前都统衙门内发生的事艺术加工叙述了一遍。

  在他口中,施秉仁仗着侯爵身份嚣张跋扈看不起他这包衣抬旗的,又故意污损圣旨名讳,最后于争执中又故意毁损其身上“珍藏”的老太爷墨宝。

  虽是艺术加工,但经过不假,这会提司官乌雅、范参领问话也是相同经过。

  “奴才事小,皇上的墨宝事大,请中堂于皇上面前替奴才主持公道!”

  言罢,赵安重重磕首。

  和珅面色阴沉,对施秉仁胆敢折辱赵安自是十分不满,微一沉吟,道:“靖海侯毁损皇上墨宝,我自当在御前参他一本,革去他的副都统职务,此事你也莫要放在心上。”

  此处置已经是顶格了,毕竟细究起来当是无心之失。

  未想赵安却猛的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中堂,容奴才放肆一句,中堂如此处置太过妇人之仁...奴才的脸面就是中堂您的脸面,今日奴才被辱就是中堂被辱!他靖海侯如此折辱奴才,中堂却如此宽仁于他,朝中那些宵小往后岂不更加肆无忌惮?中堂以仁义待人,他人肯以仁义待中堂?”

  “这?”

  和珅心中一动,事实确如赵安所言,这朝堂内外不知有多少人等着他和珅倒台,要吃他肉喝他血。

  但施秉仁乃平台功臣施琅之后,老太爷对施琅又极为推崇,很难借今日之事对施秉仁穷追猛打。

  沉吟不决间,又听赵安道:“中堂,这施秉仁明知奴才是您的人还要如此折辱奴才,依仗的是什么?背后是否有人授意?今日施秉仁敢如此,明日就可能有李秉仁、王秉仁跳出来...

  恕奴才直言朝中敌视中堂者甚众,他们不敢直接针对您,便拿奴才这等您麾下的马前卒开刀!

  所谓千里江堤毁于蚁穴,今日之事在奴才看来乃是外界对中堂的一次试探,若中堂不以雷霆手段处置施秉仁,这朝中往后怕是再难平静。”

  有些话赵安没有说,他认为和珅应当清楚,就是老太爷那几个同嘉亲王永琰有关系的人事调动。

  结合这个背景,再看靖海侯施秉仁的“冒头”,那就不是一般的偶然事件,而是一次有预谋、有针对性的攻击事件。

  这叫啥?

  也叫上纲。

  不过这个“纲”上在和珅这里。

  赵安肯定没法置施秉仁死地,和珅能,只要他愿意。

  “奴才颜面事小,中堂威望事大!奴才知中堂向来仁义,可中堂需知仁义也需立威,唯恩威并施方能震慑宵小,不使群魔蠢蠢欲动!”

  说完,赵安也不管和珅消化多少,直接又是重重一磕:“革职于施秉仁太过轻巧,这施家亦树大根深,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若不能连根拔起必成后患!”

  和珅动容:“你的意思是?”

  “奴才以为可借皇上墨宝被毁一事将施家满门抄斩!”

  赵安的声音冰冷至极,“奴才知中堂有菩萨之心,可中堂若要于朝中永立不败之地,这霹雳手段不显也要显!” 《清妖》-傲骨铁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