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思深的则将此事同和珅联系起来,猜出这是老太爷爱屋及乌,所以让好奴才的“狗腿子”也跟着沾份喜气。
大过年,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嘛。
当然,“狗腿子”自身表现也足够亮眼,没见昨天晚上把老太爷哄的眉笑颜开么。
殿内唯一不开心的人肯定是一直同弟弟永璘说话的嘉亲王永琰,只是再不开心,永琰面上也依旧微笑看着受宠若惊的赵安,估计昨天晚会结束后跟师傅朱珪有过长谈。
这场爱新觉罗家宴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连着熬了两天的老太爷撑不住,接连操办除夕晚会、大朝会、皇帝家宴的和珅也支持不住,赵安瞧见和珅中途打了好几个哈欠。
好在,接下来几天就轮到和珅休假了,老太爷这边也得好生休息个几天。
出宫时夜色已黑,原以为领自己过来的内务府工作人员早下班了,未想人家一直在宫门处等着他,说是上面吩咐要把赵大人送回去。
“有劳!”
上车之后,赵安搓了搓手哈了口热气后,将老太爷赏的那枚特制金币摸出如至宝般反复摩挲,心中不无得意。
老太爷给压岁钱这事在京里可能不稀罕,在场的都知道赵安是跟和珅、福长安沾光,但这事到了地方官耳朵,尤其两江官场绝对是枚重磅炸弹,能把巡抚、布政、按察、学政、道员府台什么的耳朵都给炸聋。
值了,这趟京师之行绝对是比海归含金量还要高几个档次的镀金之旅!
皇阿玛您不认我不要紧,关键儿臣认您就行。
什么,您不认儿臣?
黄马褂、双眼花翎、遏必隆刀、特赐同进士出身、福禄寿墨宝、压岁钱...
铁证如山啊,亲爸爸!
就凭这些东西,赵安相信自己只要能利用白莲教起义把淮军带出来,到时皇阿玛辫子一翘,他于两江振臂一呼,嘉庆哥哥敢不让弟弟带着白衣白甲的淮军进京奔丧?
嘴角乐得直咧咧,将金币放回袋中时突然想到成亲王永瑆给了个福袋,忙好奇打开想看看亲王出手如何个阔绰法,如果是银票的话起码得千两起步吧。
毕竟,他大小也是安徽一号位,属地方实权派。
永瑆如果真有夺嫡之意,肯定要好生拉拢亲近赵安这个进步潜力还很大的年轻人。
结果,打开后才发现里面就三颗碎银粒,加起来份量可能没有三钱,按后世银子几块钱一克价格算的话,也就几十块钱。
“这么抠门的?什么玩意,活该阿玛看不上你!”
赵安腹诽,想不通堂堂亲王怎么如此小气的,却不知人成亲王是京中出了名的抠门鬼,不仅规定家人每顿只能吃简单素菜,偶尔吃肉还会命厨子将肉切成极薄的片状,“片肉如纸,薄可见光”,这样就能节省开支。
作为亲王,永瑆本应衣着华贵,但这位爷常穿打补丁的旧袍,甚至朝服也多年不换新,家人也被要求穿粗布衣物,禁止一切奢侈,搞的堂堂成亲王府跟个乡下小地主似的。
年前,成亲王府还出了个大笑话,因为王爷舍不得给马喂饲料,结果导致王府马厩中的上等蒙古马因为长期饥饿死了好几匹。
舍不得把马埋了的王爷又带头吃马肉,马肉那玩意能吃?
结果就是王府上下吃马肉吃的苦不堪言。
回到试馆,跟小栓、徐霖他们说了几句后,赵安便去睡了,他真的撑不住,但没忘嘱咐试馆主事钱文明天早上准时叫醒他。
为啥?
因为得给和珅拜个年。
上午给和珅拜年,下午给四傻子拜年。
给和珅准备的年敬是银票三万两,给四傻子准备的是一万两。其他和党重要骨干则都是五千两。
这些是必要开支,难得进京一趟不能小气,赵安丢份可以,但安徽两千万百姓的脸面不能丢!
这一觉,睡得相当踏实,也很香。
次日一早钱主事便来叫醒赵安,洗漱用过早饭,赵安便让徐霖带六名护卫随自己骑马前往满城。
骑马原因一是没有轿子,二是骑马能显得精神。
赵安给自己打造的可是文武双全人设,文能治政,武能带兵,如此自然要给和珅及京中诸位大佬留下英武不凡的深刻印象,将来清军搞不定白莲教时自然就得想到他。
打试馆出来,空气中就弥漫火药燃烧的硫磺味,街道上到处都是炸的满地的炮竹,整座京师都笼罩在特别地道的年味中,“新年好”、“恭喜发财”的祝福声于街上起伏不断,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喜气洋洋,连没被冻死的乞丐脸上都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珅府邸位置是昨晚送赵安回来的那个内务府人员告知的,就在什刹海畔,听说原先是康熙朝名相明珠的宅子,和珅变着法子从其后人手中购得花重金装修,即赵安前世有名的景点恭亲王府。
什刹海这边住的不是王爷就是贝勒,大臣品级不会低于二品,真正的风水宝地,寸土寸金。
赵安起的很早,未想到了和府外却发现早就车水马龙,各色官轿、马车从胡同口一直排到大街拐角处,穿着各色补子的官员一边呵着白气,一边搓着手排成长队,只为向权倾朝野的和中堂递上自个的名帖。
有旗员,有汉官,不过品级大多不高,多是四品以下的。
和府门房这会就跟国际会议中心的前台接待点般忙的团团转,已经收下的官员名帖同礼单早就堆成了小山。
不过,真正能见到和珅的官员少之又少,因为排队的这帮官员逼格太低,他们甚至连和珅的大管家刘全都没资格见。
这些官员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大多就跟赶任务似的匆匆放下名帖、礼单就前往下一位中堂或部堂大人家。
“跑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正大光明跑,可以说眼下在京官员不是在“跑部”,就是等着别人来“跑部”,跟一场盛会似的连轴转。
必须要跑,大人们可能不知道你送的究竟是什么礼,也不知道你这人是谁,但肯定知道谁没送。
由于排队给和珅拜年的官员排出一里地,以致赵安等人不得不弃马步行,并没有被人认出来,毕竟站在寒风外同门房打交道的官员是没有资格参加除夕晚会和大朝会的,如此,自然不知道大清政坛已经升起的新星正与他们擦肩而过。
赵安肯定不可能同这些低品官员一样老实排队,带着徐霖他们硬是挤到门房那边,取出名帖就递到了“柜台”上:“劳驾,还请通禀一声,安徽...”
没等赵安说完,维持秩序的一个内务府拜唐阿就不高兴的指着他道:“哪来的?懂不懂规矩,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去去去,到后面排队去!都跟你这样还不乱了套!”
没眼力界的原因是赵安穿的是便服,要不然单凭那根双眼花翎就能震住这拜唐阿。
“你凶什么凶,你知道我家大人是谁吗!”
见一个看门的这么嚣张,徐霖气上心头准备上前同人家理论一番。
赵安肯定要制止,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大过年的。
面上赔着笑将名帖递上,轻声道:“还请阁下通报一声,就说赵有禄拜见中堂大人!”
与之一同递上的是张一百两的银票,也就是俗称的门包。
搁地方知县门包价格不等,但起步是五两。
和珅是大清的二皇帝,他家的门包自然比知县多得多。
“赵有禄?”
那拜唐阿显然不知道赵安身份,随手接过赵安名帖就将其丢在桌上,“我管你是什么人?到后面排队去,再在这添乱,小心爷叫人把你叉出去!”
那张百两银票也收了,但不是揣自个兜里,而是丢进了一个铜盆,铜盆里已经放了不少门包。
回头门包钱扣除门房应得份额是要上交账房的,和府每年光门包收入就多达数十万两!
怎么可能真让门房这帮人私分呢。
收钱都不给通报有点坏规矩,赵安眉头微皱,猜测是自己口音一听就是外地人的原因,沉吟片刻便打算报出身份,希望从二品署理巡抚这个牌面能震住这小小看门狗。
此时中门旁的小侧门突然“吱呀”一声打了开来,继而走出一位身着绸缎棉袍、头戴瓜皮帽,手里拿着个暖手袋,一瞧就精明能干的老头。
老头出来后,门房工作人员无一例外站起,恭声齐唤:“二爷!”
“嗯哪,你们忙,你们忙。”
被唤为“二爷”的老头笑呵呵的走了过来,然后突然给了那不给赵安通报的拜唐阿一个响亮耳光,之后朝赵安拱手笑道:“老爷刚才还念叨着呢,说赵大人今日想必会来,便吩咐我在这儿候着,赵大人一到就立刻请进去,省得赵大人再挨了冻!”
老头是谁?
没等赵安琢磨明白,门口排队的那帮官员眼就已经直了:中堂府上的刘大管家亲自来接,这姓赵的何方神圣?
老头自然就是和珅最器重也最信任的人——刘全。
仗着和珅的权势,刘全也成了京中一大富豪,甚至能影响到三四品官员的任职,纵是满洲的达官贵人见到他,都得客气称一声“二爷”。
官员们瞧的是那个羡慕啊,他们在寒风里排再久的队连刘全的面都没资格见,未想眼前这个姓赵的不仅让和中堂惦记,还让自个的大管家刘全亲自来迎,这是何等的面子!
离赵安近的两个官员不由回忆先前赵安自称赵什么来着,一时又想不起来。
赵安这会肯定猜到眼前老头身份,忙毕恭毕敬的向对方回了一礼,刘全笑着客气两句,便亲自引着赵安从侧门进入府内。
真不愧是世界首富的家,和珅府上的奢华程度完全不差皇宫。园中奇石罗列,苍松翠柏点缀其间,回廊下悬挂着精致的宫灯,就连脚下的铺路石都光可鉴人。
赵安沿途看到的仆役、侍女皆衣着光鲜,不仅精神还好看的很,其中甚至有皇家才能用的太监!
估计是因为和珅儿媳是十公主的原因,要不然再借和珅十个胆也不敢私用太监。
这可是跟造反差不多的大罪。
刘全人老成精,知赵安深得自家老爷欢喜,又简在帝心,一路有说有笑,搞的跟赵安好像认识多年一样。
最终,赵安被刘全带到一处名为嘉乐堂的暖阁暂候。
阁内温暖如春,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地毯,四壁悬挂着赵安都不认识的名家字画,墙上还挂着口西洋大钟,多宝格里陈列的古玩玉器让赵安看的都心动不已。
不过暖阁里并非赵安一人,而是已经有四位在此等候了。
这些人同赵安一样都是穿的便服,不知具体品级,但看向赵安的眼神无不充满亲切与好奇,显然当是在除夕晚会见过赵安“首秀”的。
唯一尴尬的是众人都只在那装模作样喝茶,彼此并不交流。
人家不和自己说话,赵安当然也不好意思跟人家攀谈,假惺惺的端着茶碗站在一幅字画前做欣赏状。
约莫等了一炷香的功夫,方有一看着十分清秀的小童过来,看了眼等候众人,那小童很是恭敬的欠身道:“请赵大人随小的来。”
赵安忙应声,跟着那小童前往和珅书房锡晋斋,此书房仿照紫禁城宁寿宫格局,是整个和府的核心所在。
非重要人等是进不了这地方的。
“奴才赵有禄给中堂大人请安!”
一只脚还没有进去,赵安就“叭叭”甩袖行礼了。
“免了,起来吧。”
同样身着常服的和珅坐在一张紫檀木大书案后,手中把玩着一件玉如意。
赵安起身时也注意到这件玉如意,猜测可能就是和珅知道嘉庆才是储君后特意送的那件如意。
“坐。”
和珅指了指绣墩,笑道:“外面很热闹吧?”
“回中堂,热闹的很,车水马龙,奴才好不容易才挤过来,可见中堂威望之隆,百官归心!”
赵安用半个屁股挨着绣墩坐下,像极了当初在老丁这个县尊面前的卑微样。
“什么百官归心,都是些应景的俗事罢了,外面那些人不是求我,就是怕我,归心二字谈不上。”
放下玉如意后,和珅上下打量了赵安一眼,“你如今也是名动京师,心中如何想?”
赵安忙起身:“奴才的一切都是皇上同中堂给的,故奴才只知报效中堂,报效皇上,别无它想!”
见赵安这份拘谨样,和珅不由笑了笑,摇了摇头道:“知道谨慎是好,但以后在我这不必如此。”
顿了顿,不无深意道:“皇上赏你的那枚钱可要收好了,说不得将来就是你的护身符。”
“是,奴才明白。”
赵安刚重新落座,门外传来女子说笑声。
旋即一位气质极其雍容华贵的妇人在侍女簇拥下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名年轻女子,一个眉目如画看着只有十七八岁,一个则看着清秀灵动十五六岁的样子。
两名年轻女子给赵安的感觉隐隐有点熟悉,似乎一个像老太爷,一个则跟眼前的和珅很像。 《清妖》-傲骨铁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