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地点就在乾清宫,自乾隆二十五年以来每年除夕夜宫中都会摆设除夕宴,出席人员除嫔妃、皇子皇孙、亲王、郡王、贝勒等皇室成员外,军机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及六部尚书等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会参加。
除此以外,赶到京师参加正旦朝贺的蒙古王公与藩属国使臣也会参加,根据礼部过往名单显示至少有上千人参加这场盛宴。
地方官按例不邀请,因功获邀或皇帝指名参加者除外。
赵安就属因功获邀,今年因功获邀参加除夕晚会的只有他一个地方官。
指名参加者倒是有几位。
晚会正式开始时间大概是后世的晚上七点钟,除广场上有大型歌舞、戏剧表演外,还有盛宴招待。
本朝老太爷年轻时就喜欢热闹,上了年纪更喜热闹,以致千叟宴都不知办了多少场,内务府和礼部对举办相关活动早就熟络,有经验的很。
原先除夕晚会是设在漱芳斋的,后来因为参加的人多,漱芳斋地方小就给挪到了乾清宫。
七点开始,赵安约摸五点就要出发前往宫中,因为需要接受安保检查,这个过程很长,至少要半个时辰。
没办法,人多。
徐霖带着几名护卫送赵安到皇城东华门,赵安持身份证明去排队入场,徐霖则带着护卫在外面找个避风地等候。
东华门外此时已经停满各式马车和大小暖轿,真正能进宫参加晚会的一千人,外面等候的仆从却足有上万人之多。
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好不热闹,要不是侍卫处专门安排人员维持秩序,肯定交通拥堵。
今儿依旧冷的很,风还不小,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以致赵安虽然穿的很厚,但南方出身的他还是被冻的直哆嗦。
视线内,一个熟人没有。
本来也没熟人。
东华门是专供官员和宗室入场的通道,皇子皇孙和军机大臣们走的是西华门,因此东华门的安检时间就显得特别长。
无须打听怎么安检,赵安拿着自己的身份证明就排在了最右边那条队伍后面,前面是一帮操着纯正京片子的“京爷”。
不用问,肯定都姓爱新觉罗,估摸是有资格参加晚会的黄带子们。
对于跟在后面的赵安,这帮黄带子京爷瞧了一眼就都扭过头去继续闲聊,对赵安这个从二品身份一点兴趣没有。
倒不是说京师二品官不如狗、一品官满地走,而是宗室最低爵位都是比一品官贵重的奉恩将军。
甭管有没有一品官的权力,这份尊贵一品大员就是没资格享受。
宫门处是几十个正忙着安检的侍卫,清一色黄马褂,其中一人赵安认得,正是昨天晚上在白魁老号一起喝酒吃肉的二等侍卫三十五。
二等侍卫是正四品,放地方就是灭门知府级别,可放在宫中也就是个生产队副组长的干活。
正三品的头等侍卫才是组长,上面的散秩大臣则是生产队的队长。
不过散秩大臣多是由宗室中有爵位的人员担任,什么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之类的。
如此安排,显然是确保侍卫无限忠诚于皇室。
三十五这会忙的团团转,刚让一个黄带子脱下鞋检查完毕,抬头时便瞧见在队伍后面朝他看的赵安。
“赵大人!”
三十五想都没想就小跑过来,当着那几个黄带子面一把拉住赵安,“大人,走,到前面去!”
有个黄带子见了顿时不快:“嘿,我说这人是谁啊,凭什么到前面去,凡事总有个先来后到吧!”
赵安也觉插队不好,刚想说自己还是老实等候,三十五却摞给那黄带子一句:“和中堂等着见呢,怎么,几位爷要不要跟和中堂说一声?”
闻言,那黄带子脸上顿时一滞,讪讪不敢吭声。
其他几个黄带子见了也自觉别过头去,全当没看到。
很明显,和珅的名字对这帮黄带子有着莫大威慑力。
什么和珅见了旗主要称奴才,要磕头,怕是那旗主见了和珅躲都来不及!
检查口的侍卫见三十五带着赵安过来,有人好奇问了句:“三十五,这位是?”
“安徽来的赵大人,哥几个顶一下,我带赵大人进去。”
三十五随口说了下,那几个侍卫竟是没任何意见,连搜都没搜就让赵安跟三十五进去了。
看赵安的样子都好奇的很,想来是听三十五说过安徽平教乱的事,对赵安这个八百破十万的“猛人”很好奇。
过了“安检口”,三十五朝前面指了指,低声告诉赵安等会有内务府的人过来带路,宫中规矩大,也多,叫赵安跟着内务府的人走就行,千万别乱走。
结束后也是一样。
赵安点了点头,随手摸出块银锭塞在三十五手中,三十五刚要推脱就听赵安说:“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请同僚们吃顿饭,就说我谢过弟兄们行的方便。”
“大人这话说的,都是一块当差的,谁还没个亲朋好友?”
嘴里这么说着,银锭还是到了三十五兜中,不能拂了赵大人一片心意嘛。
告别三十五,赵安跟着过了安检的官员们一同向内务府设在前方的“礼宾点”走去,虽然前世来过紫禁城,但作为游客前来与作为客人前来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怎么形容这份感觉呢?
无非就是大丈夫当如是,亦或他爱家能住得,我赵家住不得?
舍得一身剐,就啥都敢想!
内务府的礼宾点同样有几个侍卫站着,不过明显是“样子货”,就是站着给人一种威严感,并不干涉内务府人员的工作。
礼部负责派发邀请函通知,侍卫处负责人员安检,确保进宫人员不会随身携带违禁物品。
内务府这边则是负责把相关人员带到指点位置上去。
负责的内务府郎中正在登记众人身份,等赵安递上身份证明自报姓名时,那郎中立时抬头看向赵安,脸上紧绷的线条瞬间柔和下来,继而笑道:“赵大人来了?和中堂吩咐过,赵大人要来了的话,直接领您过去。”
言罢,挥手叫来一个笔贴式,吩咐道:“你带赵大人过去。”
“嗻!”
那笔贴式朝赵安欠了欠身:“赵大人请!”
“有劳!”
赵安自是客气给人郎中一个微笑,内务府是和珅的地盘,叫人关照一下自己很正常。
不过这内务府可厉害的紧,从上到下有编制的品级官多达三千余人,比朝廷六部在编的官员人数都多,明朝的内廷都比不上这个内务府。
说是专为皇室服务的机构,倒不如说是一个独立于朝廷以外的朝廷!
内务府的当家人,毫不客气说哪怕没有和珅的权势,也能称为“半相”。
一同排队登记的官员和宗室成员自是被赵安的待遇吸引,继而纷纷向赵安投来疑惑目光,窃窃私语声像蚊子一样嗡嗡响起。
“这人谁啊,面生得很,怎么内务府的人对他这么客气的?”
“从二品,看补子是个藩台?”
“哪个省的藩台如此年轻,还赏了双眼花翎?”
“忘了,真有一位。”
“谁?”
“安徽那位狗腿子啊。”
“噢...难怪。”
“.....”
众人目光有羡慕,有鄙视,却无一例外将赵安的“和党”标签给焊死了。
给赵安带路的笔帖式应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很有眼力界,低眉顺眼脚步轻快带着赵安穿过一道道宫门,沿着清扫得不见一片落叶的宫道往乾清宫方向走。
路上,碰见几拨从西华门过来的宗室王公,一个个蟒袍补褂顶戴辉煌,三五成群嘻嘻哈哈的。
赵安也不知道他们是爱新觉罗家的人,还是蒙古过来的。
这些个王公身份显贵,互相打着招呼,说着些趣事,对于打他们边上经过的大活人赵安,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
完全无视。
也是,一个从二品的官员在这些王公贵族眼中,还真不算什么。
没一会到了乾清宫,宫中早已灯火通明,华彩异常,广场上搭了好大一个舞台,内务府的人和一群太监正在那忙碌着。
大殿和殿外全都布置了桌椅,已经落座的官员互相寒暄客套着,这个大人那个王爷这个贝勒爷的,就跟百姓家办喜事般热闹的很。
不过赵安的视线却被两个奇装异服者吸引住——两个穿着早已在华夏大地消失上百年的汉服官员。
当是朝鲜国派来的燕京使。
均四十左右年纪,坐在那板板正正,不苟言笑,默默打量着眼前的清国官员,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赵安收回视线,领路的笔贴式已将他带到指定位置。
这个位置不好,不在殿内,而是殿外宽敞但四面透风的廊庑下。
冷风一吹,浑身哆嗦的“风水宝地”。
得,这是连大殿的门槛都没摸到!
想想也在理,就他这个从二品身份,怎么有资格坐大殿呢。
和珅再是照顾他,也不能坏了规矩吧。
穿堂风“嗖嗖”吹的赵安下意识把脖子缩了缩,不太情愿坐下,虽然凳子上有坐垫,但跟殿内那些铺着厚厚锦垫、围着暖炉的座位比起来,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再瞧那些高谈阔论哈哈大笑的王爷们,赵安觉得自己就像个误入高端会场的小喽啰,还是自带板凳坐在门口的那种。
既来之,则安之。
就这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多少人一辈子都得不到呢。
刚坐下,一个身影就打面前停了下来,奇胖无比,肚子比人家女子怀胎十月还大,手里还拿了根大烟袋。 《清妖》-傲骨铁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