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曲小说>历史小说>世子稳重点>第一千零三章 全族伏诛
  意料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

  韩家全族人口都跑了,这下愈发坐实了他们的嫌疑。

  甄庆和刘单脸色铁青,对皇城司下属一连迭下了命令。

  首先是追捕,从南京城范围的四个方向追捕,其次是寻找知情人,问清楚韩家人是何时逃走的,从哪个方向逃的。

  这桩案不是一般的案,韩家人犯的事也绝不仅仅是隐瞒田产,偷逃赋税,这些都不过是小事,不值得皇城司关注。

  韩家人犯下最要命的事,是阴谋布局刺杀官家。

  仅凭这一点,足以让天下官府和禁军对韩家人追杀了,现在皇城司对韩家人的定义就是反贼,并对天下官府发出了海捕通缉文书,谁能拿到韩家人,谁就立了大功。

  下了一连串命令后,甄庆盯着人去屋空的韩家宅邸,脸色阴沉地咬牙道:“咱们来迟了!早一步赶来,兴许能拿下几个嫌犯,现在麻烦了!”

  刘单淡淡一笑:“早一步也拿不到人,韩家在谋划刺杀官家的那一刻,就已经想到了退路。”

  “汴京城对官家动手,南京城对郑朝宗动手的同时,韩家就已经跑远了,他们不会傻乎乎留在家里等朝廷来抓的。”

  不得不说,韩家人不仅头铁,还狡猾。

  穷途末路之下,犯了诛九族的大罪,结果赶在朝廷抓捕之前,九族全跑了。

  这个事实令甄庆和刘单格外愤怒,他们感觉被耍了,韩家人不仅严重挑衅皇城司的能力,还侮辱了皇城司的智商。

  堂堂朝廷鹰犬,皇帝爪牙,被一家大地主耍得团团转,这事儿报到官家面前,还不知官家如何看皇城司呢。

  刘单叹了口气道:“还是如实向官家禀奏吧,这事儿瞒不得,不然就欺君了。”

  甄庆点了点头,然后阴沉着脸道:“韩家一共两百余口人,按照正常的做法,家主韩林彦散尽家中族人之时,为了不被朝廷一锅端,肯定会让族人化整为零,从各个方向逃窜出去。”

  “不过韩家终究是大族,两百余口人跑出去了必然会事先确定每家每户的定居之地,不可能任由所有族人在外面居无定所地流浪,所以,韩家人跑得再远,也是有迹可循的。”

  刘单桀桀怪笑了一声,道:“也就是说,只要拿下其中一个韩家人,其他人的落脚点就能问出来了?”

  甄庆笑了笑:“不一定,但可以试试运气,总之,韩家人一个都不能跑,他们都将被押上法场斩首,敢行刺官家,韩家一个都活不了。”

  …………

  皇城司的办事效率很快,当天便对南京周边的州府发下了海捕通缉文书,无数皇城司下属也被调动起来,分别奔赴不同的方向,追缉韩家人的下落。

  南京周边的州府城池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街上巡弋的差役明显多了起来,对路人和进出城池的百姓的盘查,也渐渐变得严厉。

  当整个国家机器调动全部力量,来追捕一个家族,便是对它布下了天罗地网。

  国家机器认真起来,没人能逃过追捕。

  上至朝廷,下到地方官府,还有各地的驻军,差官,乡村的里保,宗族势力等等,都在为朝廷的一道命令而忠实地奔走。

  两天后,坐镇在南京城的甄庆得到了皇城司传来的消息。

  韩家其中一个分支的族人,共计三户二十余人,逃窜至徐州城时,被当地官府的差役拿获,人已被押进大牢。

  甄庆闻讯大喜,立马命当地官府将这二十余人火速押解来南京。

  徐州官府不敢怠慢,尽管官家被刺一事并没人敢大肆宣扬,可地方官员在汴京多少都有些靠山后台,他们来往的信件里自然会提起这件大事。

  情知拿获的是行刺官家的嫌犯,徐州官府押解这家人时如临大敌,动用了当地的厢军将其押送至南京。

  汴京,延福宫。

  数日后,赵孝骞拿到了皇城司从南京传来的奏报,刺客幕后的嫌犯大多已被拿下,余者还剩十余人逃窜,皇城司仍在追缉之中。

  主犯韩林彦,南京辖下七县最大的地主,家族拥田产十五万顷。

  郑朝宗到任南京后,首先清查当地田亩,韩家无法遮掩,而且数代下来,韩家积累了太多的罪状,害怕被郑朝宗连根拔起。

  韩家已无生路,走投无路之下,家主韩林彦遂决定疯狂反扑,竟收买刺客行刺赵孝骞和郑朝宗。

  说到底,已陷入癫狂状态的韩林彦,在绝境中使出了一招“天地同寿”,拉着大宋皇帝和他同归于尽。

  真正应证了那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韩林彦这货是真这么干了。

  看着奏疏上的字字句句,赵孝骞表情冰冷,尤其看到韩林彦的名字,眼中更是闪过了几分杀意。

  当初推行方田均税法时,赵孝骞便预料到天下的豪强地主必然会疯狂反扑,触碰到利益的地主们不会甘心数代积攒拱手让给朝廷。

  他们一定会用各种法子来阻挠抗拒朝廷的新政,会在大宋各地掀起各种反抗行动。

  这些赵孝骞都想到了,也做好了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豪强地主们的反抗动作激烈到这个程度,居然连同归于尽的招数都敢使出来。

  地主们舍得一身剐,赵孝骞舍得吗?

  他当然也舍得,而且,他也坚信最后被剐的一定不是自己。

  新政已经推行到这个程度了,赵孝骞根本没有退让妥协的余地,而他也根本不打算对豪强地主妥协。

  韩林彦这个家族,正好拿来开刀,用来震慑天下的豪强地主,向天下人传递大宋皇帝的决心。

  提起朱笔,赵孝骞在奏疏上批阅了一行字。

  “韩林彦及族人明正典刑,可南京城外行斩,九族尽诛,勿复奏也。”

  赵孝骞登基以来,第一次下旨诛九族。

  这一家人必须要杀,公开地杀,明正典刑地杀,杀给南京的豪强地主们看,也给天下的百姓看。

  不说韩家勾结官员乡绅侵占土地的事实,单只说韩林彦收买指使刺客,对大宋皇帝行刺,这条罪就足够整个韩家死一百次了。

  赵孝骞沉思片刻,又取来一张纸,给郑朝宗写下了一道旨意。

  韩家伏诛后,南京留守府须加速推行方田均税法,借诛杀韩家之余威,尽速清查辖下田亩,丈量各地田亩的官员差役下到乡村,由禁军护送跟随,地主但有反抗阻挠者,皆拿问治罪。

  旨意下达后,赵孝骞背靠在椅子上,发出长长的叹息声。

  《道德经》上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讲究的是火候和手段,而不是大开大合的激进套路。

  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尤其是对国家的变法改革,打破旧规则,建立新规则,更是难上加难,有时候就连皇帝都要从鬼门关前转一圈,付出这样的代价,无非是为了延续国祚,让天下的百姓吃饱穿暖,江山皇权永固。

  赵孝骞登基以来,基本没有空闲享乐,大半年了,就连后宫也没有宠幸过新的女子,如今的生活除了地位不一样以外,其他的都维持在当年还是楚王世子的水平。

  他不知道自己在后世史书上会留下怎样的名声,当他坐到了这个位置上,手中的权力已到了巅峰,基本已无人能制约他的权力了,唯一能制约他的东西,名叫“良心”。

  对天下人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良心之外,心底里还有一个东西,名叫“野心”。

  皇帝若没有野心,这个皇帝必然很失败,说是“守成之君”已经算是很委婉了,直白点说,就是没出息。

  赵孝骞的野心不小,比历代大宋帝王的野心都大,对统一的渴望,对开疆拓土的渴望,对东半球话事人名号的渴望……

  这种野心,或许是历代大宋帝王想都不敢想的。

  韩家的事解决了,他们从这个世界被抹去,解决得可谓十分彻底。

  赵孝骞伸了个懒腰,浑然忘了刚才亲笔写下诛九族的旨意,他的心情很轻松。

  “老郑,咱换个便服,出宫走走。”赵孝骞突然招呼道。

  郑春和小碎步进殿,一脸的为难。

  前些日官家才在汴京大街上被刺,今日官家又要出宫,真是一点教训都没吸取吗?

  赵孝骞却轻松一笑:“担心啥?敢刺杀朕的只是极少数,难不成朕昏庸到这个程度,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郑春和急忙惶恐地连道不敢,迟疑半晌后,还是转身安排禁军班直去了。

  半个时辰后,赵孝骞一身便服,走出福宁殿。

  刚走出殿门,转过回廊,竟赫然见到薛梅云怯生生地站在廊柱下,小心翼翼地垂头盈盈行礼,不敢抬眼看他。

  赵孝骞颇为意外:“你为何在此?”

  今日薛梅云穿着一身得体的宫裙,开春时节天气仍有些寒冷,她的肩上还披了一件棉花制成的短披风,雪白的棉花露在外面,毛茸茸的颇有几分俏丽的味道。

  再看薛梅云的容貌,今日的她显然也是化了淡妆的,黛眉轻描,胭脂薄施,衬映着她原本雪白的肌肤,显得愈发绝色倾城,光彩照人。

  赵孝骞眼中情不自禁闪过一抹惊艳,那是纯粹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于是赵孝骞忍不住扭头四顾,然后好奇地问道:“今日你为何没唱歌了?” 《世子稳重点》-贼眉鼠眼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